close

    我對宗教的瞭解並不多,爸媽是傳統的道教,高中時期接觸基督教,1999年因同事推薦而接觸法鼓山,所以,對宗教比較是開放式看法,沒有堅持或排斥,因為每個人的緣分不同,各有其相應對象。

    在台灣的社會,很多人是道教佛教一起信仰,傳統信仰「有拜有保佑」,所以,很容意見寺見廟一定入拜,也不一定有所求,只是覺得心安,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拿香跟拜,就這樣一直拜下去。

    這一年來,在家族排列過程中,發現人跟神的關係很微妙,我僅就排列中的觀察提出分享,或許可以給大家一些參考。

一、   
家裡安奉神位:在排列時,有一些學員父執輩在家裡安奉神位,為了方便分別,我們尊稱「家神」,對「家神」學員本身跟並沒有特別的相映,長大後外出求學或就業,很容易就遺忘了,但在家族排列時,往往會看到靈魂底層正在連結「家神」,因這個連結而影響目前的生活;從家族排列的觀點來看,這不是迷信,因為「家神」已是家族中的一份子,以家族排列的觀點,家族中每一份子都需要被承認,被接受,不論其優劣,也無關活著或往生,任何人都不能將其他人排除在外,所以,家族靈魂將「家神」含蓋進來成為家族一份子,但因長期在外,所以,心中早就遺忘,被遺忘總是容易被連結,因這個連結而影響生命中某項特質的運作,久了就顯現成為一個問題;當排列發現這樣連結,只要簡單對話,讓「家神」回到心中該有的位置即可。

二、   
外面廟宇的神像:我們尊稱為「神佛」,有二次經驗,學員深夜打電話求救,其中A君從日本回來,另B君從大陸回來,因為身體很不舒服(不是病痛),感知後,直覺上跟「神佛」有關,A君告知回台灣前一天,導遊有帶領大家參觀日本寺廟,所以,A君很自然求「神佛」保佑平安回家,當下透過電話引導A君跟「神佛」對話:「謝謝神佛庇佑,現已安全回家,請神佛回歸本位。」而B君因導遊帶大家參觀民族英雄墓碑而有所連結,同樣用電話引導對話後排除不舒服。其他案例,有的是到處主動拜拜,有的只是單純陪人去寺或廟,順便合掌拜拜,亦都有所連結,其實,不是「神佛」找我們麻煩,而是我們的靈魂主動連結他們,因這個連結而無法專注在目前生活,甚至於衍生一些問題。

三、       
在德國海寧格老師的書籍和DVD好像沒有提到這些人神關係,不知道這是不是台灣特有信仰方式而產生的現象,只是將發現分享給大家,瞭解自己靈魂對「家神」和「神佛」運作方式,選擇適合的信仰方式,不是逢神必拜(但沒有心),拜過又忘記,但你的靈魂卻連結回不來。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蕭秀妃(蕭妃)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